中国道路交通之安全迫切需要交通设施的完善
中国式过马路”陋习的形成除因部分行人交通安全意识不够外,也有人行绿灯时间过短、转弯车辆不避让行人、过街设施缺少等原因。针对交通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近日哈市交警部门开始采取措施进行完善,在治人的同时治路,让“中国式过马路”减少借口。
过街乱象拷问交通设施
日前,记者来到道里区康安路与新阳路交口,宽约25米的康安路供行人过街的绿灯却只有18秒,绿灯亮起时许多过街的行人都得一路小跑。
“马路这么宽,绿灯却这么短,年轻人能跑过去,我们老年人‘望尘莫及’。”一位因信号灯变灯而被困在路中的老人无奈地说。
据记者在现场观察,此处供车辆通行的绿灯却长达120秒,许多行人在等待了一分钟左右后,便迫不及待地闯红灯在车流中穿行,促成了“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发生。
在道里区友谊路与地段街交口,地段街由南向北行驶的车辆到此路口后,一部分需左转弯进入友谊路行驶,而友谊路供行人通行的绿灯也同时亮起,一些行人被夹在左转弯的车流中进退两难。在30秒的绿灯中,很多行人只能利用红绿灯变换的间隙过路。
在道外区南直路三道街至四海路路段,千米长的马路上除三道街和四海路两个路口的信号灯外,行斑马线、信号灯或天桥等过街设施,一些行人图方便横穿马路。
“目前哈市交通设施存在着行人过街信号灯配时不合理、行人过街节点区间设置过长、缺少过街设施等问题。这些客观因素无形中加大了行人违章过街的几率。”道路交通、黑龙江工程学院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道桥工程系副教授李剑说。
完善硬件让行人安全方便过街
“‘中国式过马路’的出现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为此我们在整治行人、非机动车交通秩序的同时,也要从自身做起。”哈市交警告诉记者,交警部门正通过施划人行过街斑马线、设置隔离护栏、修缮信号灯、增设过街安全岛等方式完善交通硬件设施,为行人安全、方便的过街环境。
据了解,今年交警部门将在不清晰和没有人行横道的路口施划人行过街斑马线3244处,目前中山路、火车站等部分路段已完成人行横道标线施划。
据介绍,在城乡路、埃德蒙顿路沿线等地方,交警部门将增设5公里路中心隔离护栏,同时修复损坏的行人过街信号灯。
“目前,市区内的很多马路越修越宽,虽然方便了车辆通行,但其负面影响是行人难过街,我们将在红旗大街、南直路、北环路等路宽为30米或30米以上的道路增设30处行人过街安全岛,方便市民过街。”哈市交警告诉记者。
红绿灯配时应人性化
“行人乱穿马路,归咎于素质和硬件方面的问题,信号灯配时不合理等交通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是原因之一。” 李剑告诉记者,2012年,该校研究人员对红旗大街与路交口等路段分不同时段、对不同年龄群体的过街行为进行了相关参数调查。调查显示,市民过街平均速度为每秒1.325米,按照交通通行规范,信号灯设计应满足85%人群的通行需求。通过行人“出行率”可以计算出哈市的人行信号的设计速度应以每秒1.123米为宜。“也就是说像康安路这样宽25米的马路,其绿灯的平均时长应为22秒。”而在交通流量较大的主支相交路口,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为80到90秒,过此时间限值,行人过街将处于不可控局面。
目前在我国的交通设计中,对行车顺畅考量,而对行人的合理通行需求考虑较为弱化。这就需要在制度和规则的制定调整过程中考虑行人的便利性,“比如将行人通行的信号灯加时,表面上看机动车等候的时间长了,但没有人车冲突,机动车反而能够更通畅地行驶。转弯车辆和行人冲突时,通过延后行人信号灯起步时间等都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李剑表示,行人与机动车相比相对处于弱势,因此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红绿灯配时都要考虑到行人的便利性。只有制度设计合理、基础设施完善、教育处罚并重,“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顽疾。